堅持科技創新,就是走出迷惘的路。 --任正非
隨著中美貿易戰的上演,面臨巨大壓力的華為扛著中國科技技術創新的使命,以海思晶片、鴻蒙系統等一系列自主研發成果帶動著中國技術的發展,空前凸顯了技術創新的重要性。
作為中國建陶產業創新者的蒙娜麗莎集團,也深知只有實現科技自立,在核心技術上擺脫對國外的依賴,才能夠在在風雲變幻的國際賽場上獲得足夠的話語權,讓國家真正走向強大。
7月4日,由蒙娜麗莎與恆力泰合力研發的首台HT36000壓機在蒙娜麗莎集團西樵生產基地正式上線運行,並且成功壓制3600×1600mm超大規格陶瓷大板。
這是迄今為止國產首台超大噸位壓機,對中國建陶產業而言,是一項標誌性的技術創新,亦是衡量陶瓷大板生產實力的重要標誌。 36000噸壓機的上線,意味著蒙娜麗莎集團3600×1600mm超大規格岩板即將問世。
▲各位領導嘉賓為壓機進行啟動儀式< /span>
▲在場領導嘉賓合照 p>
本次上線的36000噸壓機是中國人自己研發設計生產的大噸位壓機,完全具備自主知識產權,是上游陶瓷裝備企業恆力泰等和下游陶瓷生產企業蒙娜麗莎共同研發的成果。
為什麼說36,000噸壓機投產具有歷史意義?
上下游產業鏈協同創新
創造中國陶企自立之路
過去,國內大板的發展一直備受歐洲先進製造設備、材料和工藝等方面的限制,尤其是壓機,超大噸位壓機主要依賴進口。壓機就好比瓷磚、陶瓷大板生產的“智慧晶片”,只有掌握“晶片”,把關鍵技術和核心設備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邁出高品質發展的步伐。
作為國內陶瓷板的開拓者和推動者,蒙娜麗莎一直強調自主研發創新,以減少對國外技術的依賴。從打破國外對陶瓷板生產技術的技術壟斷到《陶瓷板》國家標準及國際標準的參與制定,再到花色品種、拋光技術及規模化等緊跟行業趨勢,升級國產裝備,生產更大規格陶瓷大板……這一做就是十餘年。
從2015年的國內首台一萬噸壓機、2016年的國產首台16800噸壓機,到如今的國產首台36000噸壓機,都是在蒙娜麗莎與恆力泰達成合作意向後研發生的。如今蒙娜麗莎的陶瓷大板生產線已經實現了完全採用國產陶瓷裝備,包括壓機、噴墨印花機、鐘罩淋釉器、磨邊機、拋光機等,這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國內陶瓷裝備企業的發展,最終促使完整供應鏈的形成。
▲國產三大巨無霸先後落戶蒙娜麗莎 span>
正是有了上下游企業的緊密合作,協同創新,才讓大規格陶瓷板生產的國際壟斷被一一沖破,國產3.6m大板的誕生更開創了中國陶瓷大板生產走向逐步獨立的局面。
現今的建陶市場是一場高技術的競爭,只有透過關鍵技術的突破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3600×1600mm陶瓷大板的投產是蒙娜麗莎超具前瞻性的舉措,更大程度推動了中國陶瓷大板市場的蓬勃發展,也為行業做出了榜樣,成為當今的中國智造的表率。
高階+彈性客製化時代到來
關鍵技術的突破同時推動陶瓷大板應用的革新,真正的大板時代是高端+柔性化客製化時代。隨著大規格陶瓷磚(板)的火熱,企業紛紛將市場的觸手伸向瓷磚定制。本次投入生產的36000噸壓機可實現大規格磚坯的壓制需求以及柔性化定制,厚度規格自由掌控,助推建陶行業陶瓷大板繼續往“大規格化、定制化”方向發展。
厚度3.5mm/5.5mm的大板,可做為櫥櫃飾面、電視櫃飾面使用;厚度10.5mm/13.5mm/15.5mm/20.5mm等規格的岩板可做桌面、廚房料理台等使用。而尺寸越大,在空間應用上更為靈活多變,滿足個人化需求客製化。
而此次36000噸壓機上線,意味著3600×1600mm超大規格陶瓷板即將面世,不同厚度尺寸,可實現多種多樣的應用,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厚薄自如之間,讓市場開拓與彈性化生產更為便利。
從第一塊陶瓷薄板的研發到今天3600×1600mm大板的投產,蒙娜麗莎一直緊跟著陶瓷大板研發、生產、銷售的體系發展,推動中國陶瓷大板的蓬勃發展,帶領產業走進大板時代下的中國智造。
未來已至,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在即,蒙娜麗莎深知在科技自立的道路上,只有迎難而上,克服技術壁壘,中國才能擁有足夠的底氣和實力屹立於世界科技強國之林。
(企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