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修後磁磚出現的各種狀況,往往跟鋪設時的不當操作有關。磁磚空鼓、開裂、異味、脫落......這些讓人煩惱的常見問題,都有可能是鋪設前的一個操作-泡水造成的。
經歷過裝修的朋友們一定見過工人師傅們在鋪設瓷磚之前要給瓷磚泡水,對於這樣的現象,很多人感覺很好奇,不管瓷磚品牌是什麼,瓷磚好壞怎麼樣,瓷片在鋪貼前肯定需要泡水。那麼磁磚泡水的目的在哪裡呢?以下了解磁磚不泡水、泡水不充分甚至泡水不正確的後果以及給磁磚泡水的注意事項。
磁磚吸收泥漿水分-磁磚空鼓
鋪貼前磁磚沒浸水或浸泡時間不夠,在磚體濕度不夠、水分不飽和的情況下,鋪設後會過早吸收水泥砂漿中的水分,被吸水後的水泥砂漿黏結強度會下降,從而導致瓷磚出現空鼓的現象。
一般情況下,磁磚(特別是瓷片)在鋪帖前應用水浸泡2小時以上,讓磁磚充分吸水。
被吸水砂漿收縮-磁磚開裂
有一定吸水率的磁磚在鋪設前若不浸水,鋪設後在水泥砂漿凝結、強度上升的過程中,磁磚會吸收其水分,磚面因水泥砂漿的拉力發生開裂。泡水不足引起的磁磚開裂一般在鋪設完成後不久便會出現。
砂漿水分不潔淨-磁磚異味
如果水泥砂漿攪拌時不慎加入不潔水或有髒物,吸水不足的磁磚吸入砂漿不潔的水分或髒物後,不潔水分殘留在磁磚內部,容易出現異味問題。
另外,如果磁磚沒有泡水已經出現了空鼓狀況,地面內部積水的話會滋生細菌,後續也容易出現異味問題。
空鼓持續惡化-磁磚脫落
如果牆磚出現空鼓後沒被發現或及時處理,空鼓範圍逐漸擴大,最後會導致脫落。
磁磚泡水的注意事項
01、磁磚泡水的正確方式
既然說“泡水”,那麼磁磚就一定要全部浸入水中,一般施工方會準備一個大盆。不過也有一些不負責任的施工隊,將瓷磚摞起來用水管向上面淋水,這樣只能將瓷磚浸濕,並不能讓瓷磚充分“喝飽”,鋪設後很可能會出現各種問題。
磁磚往水盆裡放的時候,一定要釉面朝上,陶面朝下。如果釉面朝下,磁磚角互相磕碰,容易掉瓷。磚從盆裡撈出來的時候,地面要墊上包裝紙箱,同樣要將磁磚背靠牆放,釉面朝上。如果反了,就是釉面的尖角著地,因為磁磚的角很脆,容易磕掉瓷。
02、哪一類磁磚需要泡水?
磁磚的泡水需要分磚的吸水率而言,吸水率<0.5%在鋪貼時就無須泡水,而廚衛用的釉面牆磚與地磚,吸水率一般大於10%,在鋪貼時很有必要進行泡水(假如說為瓷質的牆面磚,吸水率低於0.5%,當然也就無須泡水了)。如同早上消費者所問的,就可以有以下回答:拋光磚的吸水率在0.5%以下,可以忽略為不吸水,泡了會將表面的防污臘洗掉了,施工時保護不好則會將磚面污染或劃花。
03、磁磚要泡多久?
由於不同磁磚的吸水率不同,因此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但是最終的結果是要瓷磚把水“喝飽”,不再冒氣泡為止。吸水率高的,泡得就要久一點。雨季天因其空氣濕潤,時間也要相應縮短;酷暑天氣乾燥時,時間則要相應增長。
04、磁磚泡水後會變色嗎?
一般浸泡過以後的磁磚,顏色會變暗一些,淺色的磁磚更為明顯,這是正常現象,所以大家不要驚慌。另外由於磁磚顏色會變暗,所以大家在泡瓷磚的時候,用一點泡一點,因為浸泡過後的瓷磚是不能退的,即便曬乾了,第一次浸泡的瓷磚與第二次浸泡的瓷磚色澤也會有所不同。
05、泡水後多久能貼?
磁磚「喝飽水」後,取出晾乾,待磁磚表面無水印時就可以鋪設。
因為某些原因導致磁磚泡水後無法及時貼上,需要放置多幾天的,由於晾乾時間太長磚體水分有揮發,所以鋪設前需重泡一下。如果放置時間過久,會導致色差問題甚至鋪設後開裂,所以泡水後的磁磚最好及時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