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遇到一些創業者提問,像是做門窗、木門、客製化等零售,還有沒有出路?
大材研究的回應是,如果沒有一定的、可靠的客戶資源積累,建議不要從零開始做零售,尤其是精裝配套比較高的品類、本地競爭比較激烈的品類,一個新手進來很難打開局面。
即使是代理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沒有廠家提供有效的引流,在本地從零起步,也可能很困難。
即使對有一定資源的家居類經銷商來講,要想長期立於不敗之地, 甚至還能往前走一走,那麼,在經營方式上也要提升,至少考慮七個轉型升級方向。
01 團隊的轉型
以前普遍靠個人單兵作戰,例如老闆、 店長、骨幹銷售的能力很強,現在最好是轉變為團隊作戰的能力,除了骨幹,起碼要有梯隊,朝成型的團隊提升。
那麼,招募人、培養人、管理人的重要性就不用過度強調,它們將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你不能再靠一兩個人打天下,必須考慮煉一支銷售與服務方面的鐵軍,至少手上要有幾個能打硬仗的小組。
要想辦法走向正規的公司化運營,實現人才專業化,建立經營管理體系,用高效的管理支持打硬仗。
02 系統競爭力轉換
產品是競爭力、促銷是競爭力、銷售能力強也是競爭力、客戶資源雄厚更是競爭力,以前我們的能力可能比較單一,只在某一兩點上做得比較好。
現在建議有條件的經銷商,可以進一步提升綜合能力,包括設計、產品、服務、行銷等等,取得和留住客戶,建立持久競爭力。
03 新工具轉型
門市主動學習與自我迭代,適應新環境的變化,採用新的獲客與留客工具主動行銷,主動提供新的服務。
大材研究認為,人,普遍都有惰性,不想學新東西。老闆與店長要率先帶頭,主動學習新東西與工具,不光要學,還要精。
最好在員工裡,招一些有新想法、新方法的,由他們來帶頭學習使用新工具。也可以在原來的員工團隊裡,培養一下帶頭的。
04 門市型態轉型
門市形態多元化,如獨立大店、多品類門市、整裝大家居店、設計店等,專業店和綜合店並存,單一產品銷售向一站式買齊、全屋空間解決方案商轉型。
做哪種店可能並不是最重要的,決定勝負的是,能不能在現有店面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購物體驗,讓顧客願意來,能成單,把留客能力提升上去。
有些門市配備數位設計軟體,能夠提供居家效果圖的設計,能夠藉助大螢幕展示居家場景,自然是好的。
05 品類轉型
以前做單品就可以了,例如只賣磁磚、只賣門、只賣沙發等,大家都做專賣店。
現在光單品類的陳列,肯定不夠。要量力而行,考慮到場景化的搭配,高頻品類與低頻品類的搭配。
訂製和成品、飾品融合,在終端門店同時銷售,有沒有辦法聯手幾家可以互補的同行,做成整體家居方案,並能匹配目標客群的需求。
用客製化匹配業主的個人需求,用成品、配套家居飾品降低成本,獲取利潤;用高頻低價產品去引流。
06 線上線下融合轉型
線上線下融合,經銷商不再侷限於門市,更不能侷限在賣場裡面。
大材研究建議,別再去爭議線上搶了你的生意,沒有任何意義,無論你爭不爭,線上都會佔據越來越可怕的份額。
你的店開在賣場裡,但你獲客的方式必須走出去,無論是進小區、進商圈、搞聯盟,還是抓線上流量,都要走出去。流量在哪裡,你的手就要伸到哪裡。
經銷商也可以,甚至是必須在線上建置獲客平台,例如網路商店、公眾號、小紅書、抖音等。
07 員工能力轉型
以前的銷售能手,技能的基本構成是:
1、靠人脈,拼關係網的質量,有沒有一定的客戶資源。
2.靠話術,就是拼誰會說話,把東西說得好,把客戶說動了,生意就容易成。
3.拼狠勁韌性,不達目標不罷休,用各種辦法跟客戶增強關係,事兒也能成,同時,不怕失敗,迎難而上,很多公司喜歡強調銷售人員的狼性。
上述能力與心態仍得繼續保持,繼續提升。同時有必要掌握一些新能力,例如居家搭配與設計能力,掌握一些工具,可以給顧客出漂亮的效果圖、出設計方案。
要有現場講案能力,用PPT的形式把方案講出來,最好能講精彩、講到客戶心裡去。
還有像新媒體內容的輸出與營運能力,可以錄影、做直播,或是發朋友圈段子等等。
藝多不壓身,功到自然成,大家一起提升能力結構。